2025年央视春晚,重庆分会场惊艳世界。西部陆海新通道新春专列风驰电掣,无人机方阵勾勒出中欧班列(重庆)的雄姿。这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,更是重庆从内陆山城蝶变为开放枢纽的生动注脚!今天,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“山城蝶变”传奇,探寻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前世今生。
曾经,重庆坐拥奇绝地势,却深陷发展泥沼!看水路——枯水航道浅窄,货船被迫减载,效率暴跌;洪水浪高流急,航运险象环生,时程难控。望陆路——群山阻隔,修路成本高企;山道蜿蜒,产品运价比天高。观空路——运价高昂难承重,规模受限。水陆空,三重枷锁!这背后,是高昂的物流成本对内陆地区发展的根本性制约。在区域经济学的视角下,地理劣势如不打破,将成为区域腾飞的沉重镣铐。寻一条通江达海、破局突围的物流大道,刻不容缓!
转机,始于国家战略的擘画。2004年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》的发布,为重庆指明了方向。三年磨一剑,团结村这片曾经的农田和烂泥路,崛起了西部物流园。在海关、铁道部等国家部委鼎力支持下,重庆市政府迎难而上,协调解决跨国海关、边检等复杂难题。2011年3月19日,历史性的一刻!首列“渝新欧”班列从这里鸣笛启程,驶向欧洲,彻底改写了重庆的物流版图!
然而,重庆的雄心不止于向北。2015年,凭借中欧班列的成功经验,重庆吸引了新加坡的目光。双方强强联手,一条南向经广西通往新加坡的新通道应运而生。2018年,随着“中新”合作深化,“南向通道”正式升级为“陆海新通道”。至此,重庆拥有了纵贯南北的两大国际物流大动脉,发展格局豁然开朗!
但新生的通道,也面临成长的烦恼。货物安全时有隐患,跨国理赔困难;货源供应不稳,运输网络、配套服务和客户信任度尚难匹敌传统海运巨头。货物量增长缓慢,班列开行不饱和,通道效能亟待提升。
面对困境,重庆以创新破局!重庆推出多式联运“一箱到底”全程一体化服务,无缝衔接铁路、公路、水路、航空,极大提升效率,减少中转,保障安全;创新铁路提单融资结算,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;实施启运港退税,加速企业资金周转。这些创新举措,精准回应了市场痛点,政策红利吸引了众多企业,实现了互利共赢。
畅通的物流,为重庆产业插上腾飞之翼!2024年,重庆市出口整车47.7万辆,增长29.6%,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5.7万辆,激增115.3%!“渝车出海”气势如虹。同时,“产业转移”浪潮奔涌。2020-2022年,重庆累计承接工业投资项目4600余个,覆盖电子信息、汽车、医药、材料、食品等广泛领域。活跃的贸易,推动重庆实现了从“经济通道”向“通道经济”的伟大跃迁!这印证了增长极理论的实践:一条高效通道如同强力的“经济引擎”,不仅自身壮大,更强劲辐射带动重庆各区县及沿线13个省(区、市)产业协同发展,构建起更具韧性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,全面打开内陆开放新格局。
这份成就,承载着领袖的殷切期望。2024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考察,充分肯定重庆成绩,强调要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、内陆开放综合枢纽。在随后主持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,总书记提出的“六个坚持”中,“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”重庆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发展,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。新通道的建设,正是重庆践行大开放理念、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一招!
展望未来,蓝图绘就,征程再启!重庆将持续依托陆海新通道,深化拓展国内外合作,推动“通道 + 经贸 + 产业”深度融合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在总书记的关怀嘱托中,重庆必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道路,依托这条新时代的“钢铁丝路”与“黄金水道”,迈向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!这不仅是重庆的机遇,更是服务构建“新发展格局”、推动西部地区共同繁荣的国家担当!